黄山学院小语种微专业学生助力景区外语讲解服务
黄山学院小语种微专业学生助力景区外语讲解服务
黄山学院小语种微专业学生助力景区外语讲解服务“黄山处处是景,徽州处处有文化,谢谢你的热心服务。有机会我还要(háiyào)来黄山走(zǒu)一走、看一看。”五一期间,来自(láizì)英国的一名游客在离开黄山时对为她志愿服务的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张超同学说。
为(wèi)助力(zhùlì)黄山旅游五月的高峰期,在黄山市文化与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黄山学院小语种国际商旅策划管理微(wēi)专业的60名同学积极参与“语伴徽州、青春赋能”——高校志愿者助力“240”畅游(chàngyóu)黄山景区外语讲解服务活动(huódòng),前往黄山市的4家5A级(jí)旅游景区徽州古城、呈坎(kǎn)、宏村(hóngcūn)和西递开展讲解引导、咨询服务、秩序维护等多项志愿服务工作。此次活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体验,更展现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与文旅发展的责任担当,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多元实践(shíjiàn)任务,彰显高校服务能力
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安排在五一假期及五月的(de)(de)各个周末,累计出勤167人次,其中五一期间服务81天,五月的四个周末服务86天,充分体现了大学生(dàxuéshēng)志愿服务的持续性与灵活性。同学们根据各景区的实际需求,承担(chéngdān)了多样化的服务任务:
12位(wèi)志愿者参与了呈坎、徽州(huīzhōu)古城景区(jǐngqū)的讲解服务,共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免费讲解近300人次,有效缓解了高峰期讲解资源紧张的问题。
为游客讲解(黄山学院(xuéyuàn)供图)
22级英语专业(zhuānyè)张玉琪、旅游管理专业刘雨萱同学为来自美国的(de)布朗先生一家人提供了(le)全程英语讲解服务,虽然(suīrán)又忐忑又紧张,但是她们紧密合作,深入细致地介绍了呈坎景区的特色文化,对(duì)太极八卦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解说(shuō)(shuō),得到了布朗一家的称赞,表扬了她们作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意义与优秀的讲解能力。分别前布朗先生还(hái)特意说:“其实你们的英文比你们想的还要好,多锻炼,不要害怕张口(zhāngkǒu)”。刘雨萱同学通过此次实践,获得了感悟:“希望经过我们高校志愿者的讲解能让外国游客不仅仅只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景区,而是能让更多像布朗先生一样来到黄山的外国游客真正感受到黄山的文化和魅力,黄山市不止有黄山风景的自然景色美丽,也有像呈坎、西递宏村(hóngcūn)等散发(sànfà)独特文化内涵魅力的徽州古村落”。
22级英语专业的张超同学带领三名来自英国的游客参观了徽州(huīzhōu)府衙、古城墙、斗山街等古城内主要景点(jǐngdiǎn)。这(zhè)三位英国游客对徽州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在讲解过程中不(bù)局限于景点本身的介绍,而是延伸到每个景点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价值。他的讲解赢得了游客高度评价,其中(qízhōng)一位英国女士(nǚshì)感叹道“徽州真有意思,这里才是真正的中国啊!”
在徽州古城、宏村和西递景区,志愿者们还参与了(le)游客引导(yǐndǎo)、秩序维护、文创产品售卖、出口执勤等工作,共计服务游客5000多人次,保障了旅游(lǚyóu)高峰期景区整体服务质量。
学生讲解徽派民居(mínjū)(黄山学院供图)
系统培训保障,提升实践能力(nénglì)
为确保(quèbǎo)服务(fúwù)质量,小语种微专业团队提前组织了系统培训(péixùn)。4月26日,志愿者们(men)分组赴西递、宏村、徽州(huīzhōu)古城、呈坎进行实地讲解培训;4月28日和30日,还组织了业内导师对60名志愿者进行了模拟讲解演练考核。通过“理论+实战”的双轨培养模式,同学们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与(yǔ)职业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为更好地服务来黄游客打下了坚实基础。
高校服务地方(dìfāng),产教融合促发展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生动展示,更是高校主动对接地方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fāzhǎn)的重要体现。黄山学院(xuéyuàn)小语种微专业充分发挥“语言+文旅”特色优势,以服务“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zhèngcè)为契机,积极(jījí)培育具备国际化(guójìhuà)视野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更多学生走向行业前沿。
“这次实践让我真正感受到语言服务在(zài)旅游产业中的(de)价值。”来自宏村组的李芝羚同学表示,“通过与游客的直接交流,我不仅提升了(le)导游解说技巧,也更加理解了徽州文化的魅力。”
未来,黄山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地合作,围绕地方文旅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创新微专业等人才培养(réncáipéiyǎng)模式(móshì),不断提升(tíshēng)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wèi)黄山乃至全国文旅产业注入更多新鲜血液。(王毅聪 杨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bàoliào)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yě)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bǎnquán)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suǒyǒu),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liánxì):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黄山处处是景,徽州处处有文化,谢谢你的热心服务。有机会我还要(háiyào)来黄山走(zǒu)一走、看一看。”五一期间,来自(láizì)英国的一名游客在离开黄山时对为她志愿服务的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张超同学说。
为(wèi)助力(zhùlì)黄山旅游五月的高峰期,在黄山市文化与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黄山学院小语种国际商旅策划管理微(wēi)专业的60名同学积极参与“语伴徽州、青春赋能”——高校志愿者助力“240”畅游(chàngyóu)黄山景区外语讲解服务活动(huódòng),前往黄山市的4家5A级(jí)旅游景区徽州古城、呈坎(kǎn)、宏村(hóngcūn)和西递开展讲解引导、咨询服务、秩序维护等多项志愿服务工作。此次活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体验,更展现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与文旅发展的责任担当,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多元实践(shíjiàn)任务,彰显高校服务能力
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安排在五一假期及五月的(de)(de)各个周末,累计出勤167人次,其中五一期间服务81天,五月的四个周末服务86天,充分体现了大学生(dàxuéshēng)志愿服务的持续性与灵活性。同学们根据各景区的实际需求,承担(chéngdān)了多样化的服务任务:
12位(wèi)志愿者参与了呈坎、徽州(huīzhōu)古城景区(jǐngqū)的讲解服务,共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免费讲解近300人次,有效缓解了高峰期讲解资源紧张的问题。
为游客讲解(黄山学院(xuéyuàn)供图)
22级英语专业(zhuānyè)张玉琪、旅游管理专业刘雨萱同学为来自美国的(de)布朗先生一家人提供了(le)全程英语讲解服务,虽然(suīrán)又忐忑又紧张,但是她们紧密合作,深入细致地介绍了呈坎景区的特色文化,对(duì)太极八卦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解说(shuō)(shuō),得到了布朗一家的称赞,表扬了她们作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意义与优秀的讲解能力。分别前布朗先生还(hái)特意说:“其实你们的英文比你们想的还要好,多锻炼,不要害怕张口(zhāngkǒu)”。刘雨萱同学通过此次实践,获得了感悟:“希望经过我们高校志愿者的讲解能让外国游客不仅仅只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景区,而是能让更多像布朗先生一样来到黄山的外国游客真正感受到黄山的文化和魅力,黄山市不止有黄山风景的自然景色美丽,也有像呈坎、西递宏村(hóngcūn)等散发(sànfà)独特文化内涵魅力的徽州古村落”。
22级英语专业的张超同学带领三名来自英国的游客参观了徽州(huīzhōu)府衙、古城墙、斗山街等古城内主要景点(jǐngdiǎn)。这(zhè)三位英国游客对徽州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在讲解过程中不(bù)局限于景点本身的介绍,而是延伸到每个景点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价值。他的讲解赢得了游客高度评价,其中(qízhōng)一位英国女士(nǚshì)感叹道“徽州真有意思,这里才是真正的中国啊!”
在徽州古城、宏村和西递景区,志愿者们还参与了(le)游客引导(yǐndǎo)、秩序维护、文创产品售卖、出口执勤等工作,共计服务游客5000多人次,保障了旅游(lǚyóu)高峰期景区整体服务质量。
学生讲解徽派民居(mínjū)(黄山学院供图)
系统培训保障,提升实践能力(nénglì)
为确保(quèbǎo)服务(fúwù)质量,小语种微专业团队提前组织了系统培训(péixùn)。4月26日,志愿者们(men)分组赴西递、宏村、徽州(huīzhōu)古城、呈坎进行实地讲解培训;4月28日和30日,还组织了业内导师对60名志愿者进行了模拟讲解演练考核。通过“理论+实战”的双轨培养模式,同学们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与(yǔ)职业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为更好地服务来黄游客打下了坚实基础。
高校服务地方(dìfāng),产教融合促发展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生动展示,更是高校主动对接地方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fāzhǎn)的重要体现。黄山学院(xuéyuàn)小语种微专业充分发挥“语言+文旅”特色优势,以服务“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zhèngcè)为契机,积极(jījí)培育具备国际化(guójìhuà)视野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更多学生走向行业前沿。
“这次实践让我真正感受到语言服务在(zài)旅游产业中的(de)价值。”来自宏村组的李芝羚同学表示,“通过与游客的直接交流,我不仅提升了(le)导游解说技巧,也更加理解了徽州文化的魅力。”
未来,黄山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地合作,围绕地方文旅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创新微专业等人才培养(réncáipéiyǎng)模式(móshì),不断提升(tíshēng)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wèi)黄山乃至全国文旅产业注入更多新鲜血液。(王毅聪 杨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bàoliào)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yě)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bǎnquán)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suǒyǒu),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liánxì):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